274775998_645449873447670_6006824873183906465_n (1)

隨著前兩篇分享課程的進展,身體記憶這件事,

我們也開始談到了人的自我形象青春期開始會有個較大的轉折。

而在青春期一個很明顯的心理變化,就是開始想「裝飾打扮」自己。

 

這件事並非是青春期的權利,有很多孩子到了三歲左右便開始喜歡玩媽媽的口紅等等,

但在青春期的階段,卻是發展「身體意象」很重要的階段

這時候的自己,會開始想探索「我是誰?」、「我與社會的關係是什麼?」、「我的腳色形象是什麼?」

而所謂「身體意象」,更是一種從外貌到內在對自我的認識、理解、定義,甚至延伸出對自我的接納與愛護

所以會開始很在乎自己的外貌,甚至敢嘗試一些很新奇的打扮,已得到同儕的認同與關注。

 

其實,適時的讓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去探索,並不是壞事,

然而當陪伴這些阿嬤們,也會發現不同的時空文化背景下,是如何看待教導這件事,

過去他們的年代,除了女生頭髮得剪成西瓜皮是基本款,也總會被教導「愛漂亮不會唸書」、「不要在打扮上浪費時間」等等的觀念,

縱使這些對阿嬤來說都已成為過去甚至覺得理所當然,Ivy還是希望透過這些課程,用舒服療癒的羊毛氈為媒材,並以濕氈的方式,

自己創作出裝飾自己身體的飾品,好好的再一起像少女般來打扮自己!

 


簡單分享一下媒材的運用···

羊毛氈大多想到最入門的就是「針氈」,就是以針戳羊毛的方式,將羊毛氈在一起,慢慢戳出所要的形狀,

但考量到老人家的手眼協調能力,其實用「濕氈」的方式,更安全且療癒,

簡單來說,就是改用較柔的羊毛,並加入肥皂水,將羊毛鱗片打開,

在此時用手去搓揉,施以壓力,慢慢的羊毛就會氈在一起,形成所要的形狀~

而整間教室也會瀰漫著香香的肥皂味啊~

若有興趣可以另外網路搜尋「濕氈」技法囉。

 


 

而Ivy帶著大家從最基礎的搓羊毛球開始!

下載 (示意圖)

看到阿嬤們真的覺很既新奇又認真,各個卯足全力的搓,

這個過程雖然有些漫長,但也隨著一顆顆各式顏色的羊毛球被搓出來,最後再將球串起作為手環

IMG_9355

阿嬤們認真的搭配顏色、測量手圍,到串起戴在手上,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成就感,

甚至有阿嬤把多的羊毛球變成耳環在下一週帶來給我們看!

 

 


另外,我們也進階的用棉布結合羊毛成為圍巾

阿嬤們對於發揮創意越來越得心應手,都很有自己想法的在棉布上撲羊毛,

IMG_9351

撲出各種圖,例如花、天空、山脈、海洋、甚至是自己的名字,

接著一樣花了不少時間透過濕氈的方式將羊毛氈化在布上,

這些過程與志工們一起合作,也看得到彼此更加的熟悉熱絡,

而最後一條條的圍巾呈現出來,去彼此桌上串門子欣賞已成為團體中結束的小儀式,

各各也是流入出對彼此作品的讚賞。

IMG_9352

 


 

最後一堂課,我們在更進階的用濕氈的方式搓出羊毛花當胸針

IMG_9350

 

當我先引導問起:「如果妳是一種花,你會是什麼花?

阿嬤們有人笑著、有人苦惱著,因為他們從未想過這個問題,但也開始思索著對自己的認識會像是哪一種花,

漸漸討論的聲音越來越熱絡,有人說他是「向日葵」,因為她如同太陽那樣給人溫暖,

有人說他是「蓮花」,因為他是出淤泥而不染!

有人說他是「梅花」,因為他越冷越開花,

更有人說他是「路邊的小花」,因為她雖然不那麼顯眼,但她有堅韌的生命力!

聽來真的很感動,而光是他們用花作為對自己的譬喻,去自信的分享出來

就是一個再次增強他們對自我形象的認同

 

而最後當我們各自用選不同顏色的羊毛創作出一朵花,

雖然我教的方式是一樣的,但每個人創作出的花卻又有著自己的特色,

就如同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美麗一樣。

IMG_9354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洪短兒 的頭像
    洪短兒

    Ivy,短兒的藝療避難所

    洪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