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篇是有鈞硯兒童身心靈整全協會邀請Ivy撰寫年刊的文章『創作及治療-藝起療進孩子的心理』的內容,因為內容較長,分為兩篇來分享。

此篇先來聊聊 藝術治療 V.S 學藝術的美術課 差在哪?!

20181218_200409

「美術課」是大家一直以來所熟悉的,從小學甚至是幼稚園開始就會納入的課程,

但在近期,你可能更常聽到「藝術治療」,越來越多人分享藝術治療如何被運用在不同的族群或場域裡,

到底什麼是藝術治療?而藝術治療跟美術課有什麼不同?這項新穎的專業又能如何幫助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們?身為父母,我們能自己陪伴孩子做藝術治療嗎?

此篇將從 Ivy (曾經在台是美術老師,現今是留英受訓完成為藝術治療師) 的觀點來分享。

 

「藝術治療」 其實是一項「藝術」結合「心理治療」的專業,在英國更是被納入輔助臨床醫療的治療方法,亦是一種照顧心理健康的介入媒介

簡單來說,透過使用各式的藝術創作,包含:繪畫、捏塑、剪貼、塗鴉···等等,作為治療過程中主要的表達、互動和呈現的方式,來反映與統整個人的發展、能力、意念、潛意識與內心的情感狀態,進而在與藝療師的關係中加以覺察或處理一些浮現出來的個人議題,幫助個案達到自我瞭解、自我表達與調和情緒,促進自我轉變與成長等等。

 

藝術治療能運用的族群非常廣泛,包含:有一般心理困擾的兒童、青少年、成人到老人,亦或是診斷有心理健康疾病,例如憂鬱症、創傷症候群、恐慌症等等的患者和失智症、帕金森氏症的老年人,更多也運用在兒童的族群上,當然也包含了特殊兒童。

藝術治療看似簡單且運用廣泛,但它與上美術課有極大的不同,

 

「美術課」相當然而,是以「學習藝術技巧」為出發點,其自然包含了要求孩子們要達到一定的繪畫水準、完成課程預設的成果,以及行在老師所訂定的範圍內,

但藝術治療剛好相反,參與藝療的個案無需任何的繪畫技巧,也無需有壓力要學習如何畫畫

在治療過程中,沒有設定絕對的範圍,個案被鼓勵能自行創意的去探索、發覺、嘗試與挑戰,更沒有非要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作品,

比起「成果」更看重「過程」以及個案與藝療師和作品之間的「關係」

 

簡單來說,就是讓個案能在安全的場域且信賴的關係下,自由的創作與揮灑,以多元的方式來自我表達與探索,

再以這樣創意的媒介來學習與他人互動、建立關係和提升社交的能力與同理心,

甚至是修復過去的創傷,重新給予事件本身、未來方向或現在的自己一個新的定義與價值。

 

因此,當孩子們有機會參與藝療,父母無需介意美醜的標準,更無需擔心孩子們「學習」到了什麼?

反倒能用心的觀察與聆聽,孩子們透過藝術在訴說什麼?呈現了他們內心的什麼狀態?

在藝療裡能放寬心讓孩子們去玩耍與探索,我們將有機會看到他們更多不同與更深的面向。

 

20180511_102321

小補充

當然現在學校的美術課也越來越多元,除了學習藝術技能,也包含藝術賞析; 認識不同畫家、畫派與藝術歷史,以及一些鼓勵孩子自由創作的創意表現等等,

Ivy也有認識不少美術老師是非常用心的 ,課程中也會自己設計連結一些有意義的教育、成長、生命的主題,讓孩子們不只是學習藝術,也透過藝術來自我啟發與自我認識。

Ivy小時候的老師都是按課本抄課而已,後來特別念了美術班,更都是瘋狂在練習繪畫技巧、畫靜物畫,因此看到現在的美術課更豐富多元,真的很棒很羨慕啊~

 

我想不論是在教育體制下的藝術,亦或是心理治療角度下的藝術,「創作即治療」這句話是有道理的,若撇去成績排名不看的話,「藝術」本身就帶有著美好療癒的效果,比起文科理科的重要性,也千萬別輕忽了美術帶給孩子的力量啊

 

文章下篇將分享藝術治療如何運用在特殊兒童上喔~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洪短兒 的頭像
    洪短兒

    Ivy,短兒的藝療避難所

    洪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